我不是一个爱看书的人,
但前些天在开车的时候,无聊听了喜马拉雅的有声书。
余华的《在细雨中呼喊》。
当时只听了开头部分。
后来看到了Kindle要退出中国市场的新闻。
就把我的kindle翻出来,开始看。
整整一天,就看完了。
《在细雨中呼喊》是用平淡的文字去叙述了许多能让人歇斯底里的事情。
现实、悲哀、又可笑。
特别惭愧,这是我读完的第一本纪实类小说。
读完后觉得意犹未尽,就又读了余华其他作品。

第二天读完了《许三观卖血记》,
真的不知道,卖血还有这样一段过去。
读后,又查到1990——1995年卖血是最为疯狂的时期,后来国家取消了补助,提倡无偿献血和互助献血,但还有血贩子利用互助献血来买卖,直到2018年啊,才全面停了互助献血。
读了这书才知道,原来在老一辈人的眼中,血这么值钱,卖血被看得那么不堪。
从2017年开始,我每年献1次血。
除了献血光荣的小卡片,还发过一小袋大米,纪念水杯之类的小玩意。
其实我献血的原因很简单,觉得自己精力旺盛,便想给予陌生人一些善意。
而现在,我犹豫了……
是知道血能卖这么多钱后,就不想白白为社会主义做贡献了吗??

第三天读完了《活着》,晚上又看了张艺谋翻拍的电影版。
电影版没拍完整,也没有文字来的冲击力大。
看完书后,胸口非常压抑,想哭又哭不出来。
一个人,在经历了无数次大起大落后,
还能平静的叙述自己的过往,并且从不抱怨生活,
认为他的父母、媳妇、儿女、女婿、外孙都是最好的存在。
富贵是一种境界……
我差太多了。

第五天读完了《兄弟》和《第七天》。
兄弟比着之前的那几本作品,确实是非常的放飞自我啊哈哈。
作为一个没有经历过50-60年代的我,
确实被书里的情节吓到了,
尤其是拿着板砖往脑袋上拍钉子自杀的那段,极其恐怖。
不由得在想,这种情节是不是艺术夸张?
但又问了周围年纪大的人,
确有类似的事情发生……
何其有幸,活在这样的时代。

《第七天》很快就读完了,
讲的是一个人在死后7天所见所闻所感。
死后有墓地的人,就能安息。
没有墓地人,抱团取暖,继续没有困扰的“活着”。
这本书,我没太深的感触……
可能因为我对死亡的认知不够吧。

最后修改:2022 年 06 月 10 日
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用,请随意赞赏